一世无忧

长林王用他的一生践行了什么是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

之前我在文章里提到过,我喜欢《琅琊榜》是因为它表达的东西都很纯粹。尤其是当我看到长林王那一身浩然正气,让人从心底里尊重的人格魅力,胸中就会涌现出这句话: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。
他没有被权势蒙蔽双眼


长林王作为梁王的义兄,他始终克己复礼,恪守本分。


他戎马一生、军功无数,却安分守己。即便威名赫赫,功高盖主,但不忘初心,谨遵“武臣不得干政”的戒律,从不插手朝廷政务。
即便自己让萧平旌破了大同府沉船案,回京后也是立刻移交相关部门,不再过问。即便这个阴谋差点让自己失去了大儿子萧平章,他也不因此去干涉审案流程,以此来泄自己的私恨。


我们常说,一个人攀登高位时,必然事事亲力亲为、力求完美,凭借自己的努力。可是一旦当他拥有了一定的权势,做到了一定的位置,就可能出现一些不该有的思想。
想想看,我们多少高官不都是跌在不断膨胀的野心之上吗?


权力是个很玄妙的东西。你越拥有它,就越想拥有更多。于是,无法保持“初心”的人,就会铤而走险,做一些无法挽回的事。


就像剧中萧平章的亲爹路原。因为禁不住诱惑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。


庭生为了守住自己的初心,时时检视。他最终能拍着胸脯说,他自认他一生守住了对先生的诺言,不曾迷失。
勿忘初心。这并不是说来那么简单。人,往往会在得到中迷失,不断地得到可能会带来不断的迷失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,躬身自省,静思己过。

不要放过任何一个贪念,否则,你的下场可能会很不好看。
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


他最难得的,是始终忠于自己的使命。


他说,长林之重,在于保境安民。


他所有的决定,都是为了他这个使命。在明知道国丧期间不可动武,在明知道这会被人抓住把柄,长林王府可能会就此倾覆之际,他依然遵从了心中这个使命。


我们的忠,不是忠于表面,忠于形式,而是忠于内心,忠于我们希望的那个国家。


即便用自己的倾覆来换边境十年太平,我也愿意。


什么是真正的忠诚?


不是天天守在你的身边,大声叫喊着我的忠心;


不是为了所谓的忠诚,就束住手脚,不敢说真话;


不是为了固守我的权位,就置边境军民的生命于不顾。


我的忠诚,忠于国家、忠于人民、忠于内心,却绝不是为了仅仅遵循你一个人,一个还没有长大、还不懂得国家朝政、被别人掌控的未成年人。


可惜,现实中,多少人,他们的忠诚,只忠诚于他们的官位。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,可能置几万人民的生活于不顾;他们为了政绩,根本就不去管百姓的死活;甚至为了讨好上级,做一些他们自己都不齿的事情。


做这些的时候,问过自己的内心吗?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使命吗?


不忘初心,才能牢记使命;牢记使命,才能不忘初心。
他用他的精神感染着每个人


长林王一身浩然正气,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。


萧平章,他收养的长子,在国家危难之际,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,执意上战场,最后战死沙场。


萧平旌,他的亲生儿子,在皇命到来之际,却不理圣旨。振臂高呼,此刻,我们谨遵长林军令。此战之后,有什么后果,我一力承担!


这就是长林风骨的传承。


怨气积压的元启,自己都说,每当去过长林王府,就会动摇。那不是他心神不定,而是因为他会不自觉被长林王身上的人格魅力吸引。
也是因为他身上还存有善念和良知。


其实,即便是坏事做尽的人,他们身上也还存有一丝善念和良知,在正义之气的引导下,他们会自惭形秽,自觉反思。


我相信,即便是濮阳缨,在看到萧平章不顾自己的生命去为弟弟取解药时,心里也闪过刹那间的善。


可惜坏人做久了,麻木了,他硬生生把自己的善压制下去了。


以前,我们常常说要学习某人的精神,可很多时候,我们却把它当成了一种形式。当有一天他真的站到你的面前,你会发现,根本用不着刻意,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气质和魅力,就足以让你心甘情愿地对他信服。

文:windy天意晚晴

评论

热度(18)
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